使用 BBS 很多年,但最近才感覺到某些看板的板規有所不足或不合我意,於是我開始思考:「如果我是某 BBS 某看板的板規制定者,我會制定出怎樣的板規?」以下是未完成的板規以及註解。註解會放在方括號 [ ] 內,不屬於板規,主要是用來說明為何會制定某條板規。
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
董樂山的《一九八四》:志文版和簡中版
志文出版社的《一九八四》是用董樂山的譯本,沒有收錄〈新語的原則〉,原本以為是因為董先生沒有翻譯,最近看到大陸某出版社的《一九八四》,也是用董先生的譯本,但有〈新語的原則〉,這才明白原來是志文出版社的問題。
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
〈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〉小說及電影 ocean flame
幾年前,從圖書館借來的書裡我讀到王朔的小說〈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〉,覺得很好看。幾個禮拜前在電視台看到 2008 年的電影「一半海水,一半火焰」(廖凡、莫小奇主演),覺得劇情普通。但令我吃驚的是:電影劇情和我以前看過的小說劇情完全不同。昨天在書店特地將王朔的小說拿起來翻,才發現我以前看的小說其實不完整,只是小說全文的後半篇;而電影內容則是根據前半篇改編──難怪兩者劇情完全不同。這次看完小說全文,卻覺得劇情普通,大概是我在這幾年內有了變化吧。
不知道小說篇名到底是什麼。我手上的這本書,目錄是寫〈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〉,但在內文的開頭是寫〈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〉──存心要讓人搞不清楚。小說裡沒有解釋篇名的「火焰」和「海水」是什麼意思,但我猜是分別指小說裡的兩位女主角,因為其中一位的性情確實是比另一位更激烈。
不知道小說篇名到底是什麼。我手上的這本書,目錄是寫〈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〉,但在內文的開頭是寫〈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〉──存心要讓人搞不清楚。小說裡沒有解釋篇名的「火焰」和「海水」是什麼意思,但我猜是分別指小說裡的兩位女主角,因為其中一位的性情確實是比另一位更激烈。
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
重看
有許多書籍和電影我都很喜歡,但因為沒有機會或時間,所以無法重看。但有少數作品我有幸得以重看,甚至看三次以上。然而重看之後的評價未必和前一次看之後的評價相同。
重看的評價比前一次的評價高者:
高陽《緹縈》[小說]
'Brokeback Mountain' (斷背山) by Annie Proulx [小說]
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(1939) [電影]
重看的評價比前一次的評價低者:
Cold Mountain 冷山 (2003) [電影]
牆 [公視人生劇展]
評價相同者 (一樣好):
高陽《荊軻》[小說]
部分金庸作品
It's a Wonderful Life 風雲人物 (1946) [電影]
Rio Bravo 赤膽屠龍 (1959) [電影]
The Victors 勝利者 (1963)
The Sound of Music 真善美 (1965) [電影]
Inside I'm Dancing 生命的舞動 (2004) [電影]
The Queen 黛妃與女皇 (2006) [電影]
部分皮克斯作品
部分宮崎駿作品
寫了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我比較常重看電影。
重看的評價比前一次的評價高者:
高陽《緹縈》[小說]
'Brokeback Mountain' (斷背山) by Annie Proulx [小說]
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(1939) [電影]
重看的評價比前一次的評價低者:
Cold Mountain 冷山 (2003) [電影]
牆 [公視人生劇展]
評價相同者 (一樣好):
高陽《荊軻》[小說]
部分金庸作品
It's a Wonderful Life 風雲人物 (1946) [電影]
Rio Bravo 赤膽屠龍 (1959) [電影]
The Victors 勝利者 (1963)
The Sound of Music 真善美 (1965) [電影]
Inside I'm Dancing 生命的舞動 (2004) [電影]
The Queen 黛妃與女皇 (2006) [電影]
部分皮克斯作品
部分宮崎駿作品
寫了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我比較常重看電影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